長春海悅藥業招商熱線: 劉先生 18686459766(同微信) 董先生 18604452266(同微信)
0431-89541888 89541999 82538855
肺透明膜病(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HMD)亦稱為早產兒呼吸宭迫綜合征( resp 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早產兒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HMD成為降低早產兒死亡率手段之一。產前孕母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產后盡早應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質( 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目前較為公認的防治性措施。但是,近年來產前使用激素預防呼吸窘迫綜合征其發病率仍高達20%左右1。而產后應用PS價錢昂貴,且需氣管插管給藥,臨床較難廣泛應用。該研究給予大劑量鹽酸氨溴索靜脈注射預防HMD,價格經濟、操作方便、療效滿意?,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5年5月~2007年5月醫院新生兒監護室住院早產兒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胎齡29~32周18例,32-34周50例;出生體重1150-1500g19例,1500-2400g49例;出生 Apgar評分lmin評分≤3分8例4-7分13例、8-10分47例;5min評分4-7分6例、8-10分62例。用隨機數據表按單雙號分為兩組,治療組36例對照組32例,兩組病例胎齡、性別、出生體重及病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1.2 治療方法 兩組入院后常規保暖,監測呼吸、心率、氧飽和度,有缺氧征時給予氧療,發生HMD時給予機械通氣。治療組加用鹽酸氨溴索靜脈滴注5mg·kg-1·d-1,分3次,連續用藥3-5天,觀察兩組病例HMD發生率及療效、預后等情況。
1.3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治愈:氣促緩解、紫紺消失、胸廓起伏正常、呼吸音正常、血氣pH及PO2正常、X線雙肺陰影消失,含氣量恢復正常。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發生HMD5例(13.89%),對照組發生HMD 11例(34.3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951,P=0.047);治療組HMD治愈4例(80.00%),對照組HMD治愈6例(54.55%);治療組HMD死亡1例(2.78%),對照組HMD死亡5例(15.66%)。雖然兩組治愈率和病死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大劑量鹽酸氨溴索治療具有提高HMD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的趨勢。治療組HMD患兒機械通氣時間為(58.40±14.47)h,對照組為(84.18±20.74)h且多數超過了72h,兩組機械通氣時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95,P<0.05)。3 討論
HMD又稱為呼吸窘迫綜合征,為早產兒常見病,以胎齡<32周發病為多見。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質缺乏導致肺泡萎陷、肺順應性減低而導致廣泛性肺不張、肺泡及小支氣管表面纖維蛋白沉積形成嗜伊紅膜,限制了氣體交換,引起嚴重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及代謝性酸中毒,臨床表現為生后不久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是導致早產兒死亡的重要病因 。新生兒RDS是由于肺泡Ⅱ型細胞分泌PS減少引起,臨床以進行性呼吸困難為主要表現。治療的主要措施是補充PS和機械通氣,早期干預治療,促進肺成熟是減少病死率的關鍵。預防早產兒RDS為產前給孕婦應用糖皮質激素和生后予外源性PS,但仍有部分早產兒由于各種原因產前未使用激防,使出生后發生RDS幾率大大增高。鹽酸氨溴索除具有促進呼吸道黏稠分泌物排除、改善呼吸狀況、促進PS合成外,它還有抗氧化損傷和抗感染反應作用,可促進肺成熟減輕肺損傷。該研究認為:①治療組早期足量分次予鹽酸氨溴索可有效減輕呼吸窘迫癥狀。②及早脫離氧療,避免高水平氧引起視網膜病的發生。③未使用呼吸機輔助通氣,減輕了肺機械損傷,亦降低了感染機會。④降低并發癥發生,預后明顯優于對照組,無死亡病例。⑤治療組應用鹽酸氨溴索后RDS發生率較對照組無顯著降低,與文獻報道能減少新生兒RDS的發生率不符,考慮原因可能與用藥時間短有關。新生兒RDS在早產兒出生2-6h出現,有窒息史的發生更早,鹽酸氨溴索起效慢,應用1、2次尚不能達到穩定的療效也不排除抽樣誤差所致。摘自《中國婦幼保健》2009年第24卷 李哲 遼寧省沈陽市兒童醫院急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