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海悅藥業招商熱線: 劉先生 18686459766(同微信) 董先生 18604452266(同微信)
0431-89541888 89541999 82538855
摘要:目的探討 鹽酸氨溴索對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的預防和治療效果。方法選擇醫院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住院的早產兒64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給予常規綜合治療;治療組34例在常規綜合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靜脈湳注,毎次7.5mg,每12h 1次,療程3~5d結果治療組NRDS的發生率為11.7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13.55±3.17)d和(15.31±2.91)d,平均住院費用分別為(5871±672.5)元和(6355±723.6)元,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鹽酸氨溴索對新生兒NRDS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值得基層醫院推廣。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RDS)的病因很多,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質(PS)是根本原因,主要發生于早產兒,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髙,對新生兒危害極大。許多研究表明,外源性PS能降低肺泡表面張力,改善肺順應性和氧合功能,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氧療時間和住院天數,降低NRDs的病死率,但其價格昂貴,需采用氣管內給藥,且有增加并發癥的危險,臨床應用受限。我院兒科應用鹽酸氨溴索預防和治療新生兒NRDs,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入組標準:胎齡30~37周,出生時無胎膜早破、無羊水污染、無窒息搶救史等異常產科病史;出生后4h內入院;人院時無明顯呼吸困難及低氧血癥的表現;排除吸入性肺炎、濕肺、膈疝等新生兒疾患。NRDS診斷標準:早產兒;生后12h內出現呼吸困難,呈進行性加重,可伴有呻吟、吐沫、呼吸暫停;胸部X線攝片提示分布均勻的細小顆粒和網狀陰影和(或)支氣管充氣征山。選擇醫院新生兒病房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符合入組標準的早產兒64例,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4例,對照組30例。治療組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胎齡32.7周;出生體重低于1500g11例,1500~2500g17例,2500g6例。對照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胎齡31.5周;出生體重低于1500g10例,15002500g16例,>2500g4例。兩組患兒性別、年齡、胎齡及出生體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兒人院后均給予常規綜合治療,如保暖、心電監護、維持循環及內環境穩定、預防感染、呼吸道護理、必要時氧療等;治療組加用鹽酸氨溴索,每日15mg,分2次給藥,用5%~10%葡萄糖注射液10~20ml稀釋后靜脈注射,共3~5d觀察指標包括NRDS發生率。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3.0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結果見表1。
3 討論
目前預防NRDS的公認措施是產前孕母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產后給予外源性PS2由于產前使用激素的最佳時期是分娩前24h~7d,而早產原因很多且不可預料,多數孕婦入院后24h內即分娩,錯過了激素應用的最佳時期,導致激素應用的效果不佳。另外,即使產前應用激素,仍有20%的早產兒出生后發生NRDS。新生兒NRDS是由于PS缺乏引起肺泡塌陷、婁縮,減少了吸人氣的肺內彌散功能,氧合減少,導致呼吸衰竭。PS是由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種磷脂蛋白復合物,在18~20周胎齡開始產生,35~36周迅速增加,故NRDS多見于早產兒。外源性PS替代療法的效果肯定,可使NRDS的發病率減少1/3-1/2,但對不發病的早產兒預防性應用將增加高額費用和不必要的氣管插管。故早產兒都給予外源性PS預防NRDS并不可取,特別是在基層醫院,由于經濟、技術及設備等條件限制,使其很難廣泛開展。鹽酸氨溴索是溴己新的活性代謝產物,能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細胞,促進PS的合成和分泌,可促進肺成熟,保持肺泡和氣道通暢,且不增加不良反應16。肺泡內的PS主要在肺泡巨噬細胞的溶酶體內分解、代謝,而鹽酸氨溴索可抑制巨噬細胞溶酶體內磷脂酶A的活性,減少PS的溶解,且鹽酸氨溴索對肺組織有較高的特異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靜脈應用鹽酸氨溴索可降低早產兒NRDS的發生率,縮短住院天數,降低住院費用;同時,可降低早產兒需要機械通氣給氧的比例,從而降低早產兒發生視網膜病及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風險,并減少新生兒院內感染、氣漏等并發癥;療效確切,且價格便宜,使用簡單、安全,值得在基層醫院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