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海悅藥業招商熱線: 劉先生 18686459766(同微信) 董先生 18604452266(同微信)
0431-89541888 89541999 82538855
摘要:目的 根據臨床應用過程中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與各種常用藥物聯合應用引起的配伍禁忌的文獻報告,分祈氨溴索注射液的配伍穩定性。方法 通過中國醫院知識倉庫(簡稱CHKD)收集1994~2011年臨床資料,進行總匯、分析。結果檢索得到54篇有關氨溴索注射液配伍文獻報道,有關配伍藥物共47個藥品。鹽酸氨索注射液與部分常用抗感染藥(主要為頭孢類)、中藥注射液、甲強龍、奧美拉唑、泮托拉唑、呋塞米注射液等藥品伍用,均會引起變色、沉淀等現象,提示臨床應用中存在配伍禁忌,與各種大輸液、果糖、氯化鉀注射液、克林霉素磷酸酯、加替沙星注射液、維生素B6等藥品伍用,性狀含量穩定,宜配伍。結論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經常與各種藥物同時使用,已經明確存在配伍禁忌的應避免在同一瓶輸液中配伍。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為溴已新的體內活性代謝物,具有粘液排促作用,同時促進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及分泌維持腫泡的穩定性,廣泛應用于臨床聯合用藥的幾率亦越來越高。在日常輸液治療中發現,氨溴索注射液的配伍禁忌在目前常用的靜脈藥物配伍禁忌表中查不到,說明書只在“注意事項“中提示:不能與pH大于6.3的其他溶液混合,因為pH的增加會產生氨溴索游離堿沉淀。但在臨床實際工作中,能知道何種藥物為堿性的醫務工作人員并不多,給藥物的配制帶來盲目性,往往藥物溶解在溶液中或藥品在序貫使用接滴時,出現沉淀結晶、變色等,造成經濟損失甚至成為醫療糾紛的源頭。為此筆者對氨溴索注射液配伍的相關文獻進行統計分析,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以氨溴索、配伍為題名關鍵詞檢索中國醫院數字圖書館1994至2011年的文獻,篩選出有關氨溴索注射液的配伍文獻,對相關配伍藥物分成抗感染藥物、中藥注射劑和其他藥品進行分類統計,對配伍后溶液的pH放置時間、外觀、濃度等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
2.1共獲取有效文獻54篇,涉及47個藥物,其中16個藥物與氨溴索注射液配伍后未發現外觀、含量、pH值等明顯改變可以配伍使用,26個藥物與氨溴索注射液配伍后外觀、pH或含量發生明顯改變,存在配伍禁忌。5個藥物能否與氨溴索配伍存在爭議,有待繼續驗證。
2.2 氨溴索注射液與抗感染藥物配伍、中藥注射劑、其它藥物存在配伍禁忌情況表現如下(見表1、2、3)。
3討論
3.1 凡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即判斷為不能配伍出現變色、氣泡、沉淀混濁等外觀變化;混合后6h內pH變化明顯(≥0.2);含量變化明顯(≥10%);微粒變化超過藥典規定,即10m以上徽粒數超過每毫升20粒,經過統計分析發現,氨溴注射液分別與克林霉素磷酸酯、加替沙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頭孢呋辛、紅霉素、頭孢噻利、維生素B6、各種大輸液、地塞米松、果糖、氯化鉀注射液配伍穩定。
3.2 從表1中可看出,氨溴索分別與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青霉素鉀和頭孢唑林配伍后6h內,王斌)實驗結果是與青霉素鉀、頭孢唑啉的配伍液pH值雖變化明顯(≥0.2),與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配伍液無混濁,認為配伍穩定。李順煒實驗結果是氨溴索與頭孢唑林配伍后pH變化明顯(≥0.2),與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配伍產生混濁,不宜配伍。另有4篇文獻報道氨溴索與頭孢哌酮配伍會產生混濁。從表3中可看出,氨溴索與維生素C的配伍穩定性考察有兩個結論,王曉珉認為氨溴索與維生素C配伍后,pH值超過6.3,不符合氨溴索的說明書要求,建議兩者不宜配伍,李順煒進行試驗,各項指標符合要求,可以配伍。筆者認為從保障患者安全考慮出發,目前臨床應用中,氨溴索與頭孢曲松、頭孢哌酮、青莓素鉀、頭孢唑林、維生素C宜避免配伍使用??衫^續進行相關實驗,有待驗證。
3.3 從表1和表3可看出,氨溴索與大多數頭孢類抗感染藥、甲強龍、呋塞米、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配伍時立即出現白色混濁,不宜配伍。發生混濁反應的機理不明確,楊向亞分析頭孢孟多在水溶液中呈堿性(pH值6,58),李菁分析呋塞米pH值為7.0,兩者的堿性強于氨溴索,分別混合時,形成氨溴索游離堿沉淀。從表2可看出,氨溴索與中藥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原因可能與中藥注射液多存在出去不完全的雜質如鞣質等,這些雜質在溶媒改變的同時溶解度發生了變化,因而大量析出,產生混濁或微粒顯著增加。氨溴索分別與替硝唑、青莓素鈉氨茶堿配伍后,含量下降大于10%因而不宜配伍。
3.4 臨床上氨溴索注射液經常與各種藥物同時使用,已經明確存在配伍禁忌的應該避免在同一瓶輸液中配伍。在序貫使用時,也應在兩瓶液體之間用葡萄糖溶液或生理鹽水溶液30-50mL沖盡輸液管內余液后再輸入,以防藥物在輸液管滴壺內發生沉淀或混濁反應。在更換液體瓶后,護士還應觀察5~10min,密切注意有無混濁、沉淀、變色等。若實在不能確定有無配伍禁忌時,可以用5mL注射器將分別稀釋好的藥物抽取少量混合后進行觀察,確定無反應后再進行接滴,確保息者的用藥安全。摘自《海峽藥學》2013年第25卷第1期
戴淑萍,顏勤明,謝群莉(浙江省臺州醫院藥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