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癥監護病房(ICU)收治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多起病急促,病情嚴重,需要經過人工氣道支持,包括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及呼吸機使用,加上大劑量使用激素及脫水劑,大劑量使用廣譜抗生素,極易并發各種并發癥,尤其是肺部感染2。肺部感染如不及時施救,會導致病情惡化,嚴重者甚至出現死亡,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質量,術后早期行肺部感染的預防,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ICU收治的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56例,探討鹽酸氨溴索對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肺保護的療效。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ICU收治的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56例,均附合外科診斷顱腦損傷的標準3。進入ICU時GCS評分38(4.2±1.1)分。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齡22-79(43.1±3.5)歲。將56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26例與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在GCS評分、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顱腦損傷治療方案,包括入院后常規使用脫水利尿劑、腦細胞保護劑、激素、抗應激性潰瘍藥、抗生素等。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每天3次。兩組均以7d為1個療程。觀察肺部并發癥發生率,包括肺不張、肺部感染、肺水腫、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治療后3、5、7d肺損傷評分(LIS);患者轉歸情況,住ICU時間、總住院時間、病死率。
三、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士標準差(x±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成組設計的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一、肺部并發癥
治療組患者出現肺不張、肺部感染、肺水腫及ARDS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二、LIS評分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3d,兩組LI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5、7dLI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表2)。
三、患者轉歸情況
治療組患者在ICU時間、總住院時間、病死率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表3)。
討論
中重型顱腦損傷起病多急促,病情危重,如不及時處理施救,會影響患者的預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ICU中對危及生命的臟器行緊急救治,保持呼吸道通暢,對于肺部感染、肺不張、肺水腫及ARDS的預防及治療,患者在接受治療過程中大都需要采用人工氣道支持,而有效的控制呼吸系統感染,對提高患者的救治率及術后生存質量也十分重要。人工氣道支持主要操作涉及到氣管切開、氣管插管、脫水劑的應用、大劑量的激素、呼吸機應用等,這些操作對肺部有一定的損傷,破壞了呼吸道自然防護屏障,降低了患者呼吸道的生理功能及局部抵抗力,導致感染情況也越來越明顯。同時患者長期臥床肺底部肺泡膨脹不全、肺活量減少,易出現肺不張或墜積性肺炎。
院內感染也是誘發顱腦損傷后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在ICU時間較長,住院天數超過1周,院內感覺的幾率增加,則肺部感染的危險也相應增加ICU中器械污染、吸痰方法不當、分泌物排出不暢、侵入性操作也是誘發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顱腦損傷程度越嚴重,GCS評分越低,昏迷程度越深,肺部感染率越高。防止出現肺部疾病,要更換體位,避免患者出現嘔吐物誤吸,導致吸入性肺炎,特別是對于氣道內存在分泌物較多的患者;在操作呼吸機時需做到無菌操作;氣管切開后做好呼吸道濕化、溫化作用,濕化氣管,防止分泌物結痂。
鹽酸氨溴索降低氣道黏液的粘著力,減少呼吸道內黏液的產生,改善氣道黏膜纖毛區及無纖毛區痰液的運輸,增強呼吸道纖毛擺動促進黏稠分泌物排出,具有祛痰作用。直接作用于氣道分泌細胞,刺激肺泡Ⅱ型細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質,降低肺泡表面張力,能抑制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等炎癥細胞在肺部的聚集,還可減少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等釋放活性氧自由基等。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性介質釋放、減輕炎癥反應,從而減輕肺損傷。鹽酸氨溴索可以提高抗生素在支氣管分泌物中的濃度,達到清除細菌,有效減少抗生素的用量,縮短抗生素治療時間;抑制氧化應激從而抑制細胞因子合成、抑制肺組織凋亡。
本組研究針對ICU收治的中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給予鹽酸氨溴索進行治療,顯著減少肺不張、肺部感染、肺水腫及ARDS發生率。減少肺損傷,減少患者在ICU時間、總住院時間以及病死率。因此認為鹽酸氨溴索對于中重度顱腦損傷患者具有一定的肺保護作用。但是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目前用于顱腦損傷比較少,且本組病例數較少,為單中心觀察,因此尚需進一步的擴大樣本研究。
摘自《江蘇醫藥》2014年2月第40卷第4期
高嶸 沈鳥松 劉惠祥(江蘇省,張家港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
外科手術是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主要手段,體外循環( 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則是大多數心臟手術的必需前提條件,有分析表明嬰幼兒CPB心內直視手術時年齡越小病死率越高,主要是機械物理因素、肺缺血再灌注、CPB誘發的全身(系統)炎癥反應綜合征( systerm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e,SlRS)等多種因素可誘發急性肺損傷( acutelung injury,AL)13,對于先天性心臟病患兒而言丶臟手術后AI發生率>2%,死亡率高達15%-50%。為了減少CPB術后AL的發生,筆者進行了術前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結合術后靜脈輸注鹽酸氨溴索預防嬰兒CPB圍術期肺損傷的臨床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及分組 選擇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西京醫院接受心臟手術的300例嬰兒,男178例,女122例,平均年齡(6.25±2.11)月。納入標準:①疾病:診斷明確的左向右分流型簡單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②年齡:<1歲;③其監護人愿意接受臨床試驗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衰及其它臟器疾患;②紫紺型先天性心臟病或術前合并肺炎;③有藥物過敏史;④入選后發現不符合入選標準的病例。對符合研究條件的300例嬰兒采用完全隨機分組法、對照、雙盲原則分成一個實驗組和兩個對照組,共分為3組各組病例均為100例。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術前不給予任何霧化吸入治療;常規霧化組:術前3天給予傳統霧化吸入,硫酸慶大霉素4萬U(國藥準字H41023678;安陽九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地塞米松2mg(國藥準字H37021969;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和注射用糜蛋白酶200U(國藥準字H11022351;北京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加生理鹽水10ml,2次/d。鹽酸氨溴索霧化組:術前3天給予霧化吸入,鹽酸氨溴索15mg(國藥準字J20080083;上海勃林格殷翰藥業有限公司)加生理鹽水10ml入霧化吸入器(寶雞德爾醫療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霧化杯內,以5L/min的氧流量驅動藥液噴出形成氣霧,由患兒家屬將兒童霧化面罩置于患兒口鼻腔外持續進行霧化吸入,2次/d;術后常規靜脈注射鹽酸氨溴,4mg/kg,3次/d??刂茥l件:在實驗過程中固定行霧化吸入的護士、手術醫師、麻醉醫師、灌注師及監護醫師,術畢患兒入監護室后,呼吸機輔助呼吸(PB840,美國)條件為:潮氣量10~12m/kg,頻率為24-26次/n,呼氣末正壓(PEFP)為3~5mmHg,氧濃度50%,適時用呼吸囊膨肺吸痰。
1.3 檢測指標 ①呼吸力學指標:肺靜態順應性( cstat)、平臺壓(Plat)、氣道阻力(R),檢測時間點為麻醉誘導后及術后20min內;②氧合與通氣功能指標:動脈氧分壓(PaO2)、動脈氧飽和度(SaO2)及術后1h和氧合指數(PaO2/FiO2);③機械通氣時間、ICU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參數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SPSS 1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兩組間均數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術前和術中基本情況 三組患兒在病種年齡、體重、主動脈阻斷時間(AC)及CPB時間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各組手術順利,無二次開胸或合并嚴重并發癥,無死亡。
2.2 呼吸力學變化 盡管三組術前患兒呼吸力學指標基本一致,但是經過CPB后呼吸力學出現顯著變化,表現為Cst的下降、Plat及R升高,見表2
2.3 氧合功能變化 三組病例經過CPB后由于高的吸入氧濃度,術后PaO,較術前顯著升高,氧合指標顯著下降,見表3
3討論
3.1 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對患兒呼吸力學、氧合功能的影響日前認為嬰幼兒CPB術后呼吸功能的改變主要由肺血管滲透性增加及肺表面活性物質(PS)減少所致。CPB過程中肺臟出現缺血再灌注損傷,可導致肺血管損傷,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本研究表明CPB對呼吸力學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肺順應性下降、氣道壓及氣道阻力升高。有研究發現CPB中存在有毒性的氧自由基形成,同時CPB可抑制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并降低其活性,加速氧化應激,從而導致肺泡張力增加、順應性下降,使術后易于產生肺不張,進而導致正常肺泡與不張肺泡間剪切力增加,嚴重時導致AL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盡管近年來麻醉、心肌保護、手術技術和術后監護都有進步,但AL仍是嬰幼兒心臟手術后死亡的重要原因。
鹽酸氨溴索是一種較新的黏液溶解劑,近年來其對呼吸系統的保護作用倍受關注,它具有溶解黏液、抗氧化和抗炎成分,并可促進表面活性物質生成減輕氧化應激對脂類的損害。鹽酸氨溴索還能刺激呼吸道界面活性劑的形成,調節漿液性與黏液性物質的分泌,可同時改進呼吸道纖毛區與無纖毛區的消除作用,降低痰液及纖毛的黏著力,與其它黏液溶解劑相比,它可使黏液容易從肺泡和支氣管壁解離下來,使痰液易于排岀外,還可促進Ⅱ型肺泡上皮細胞生成肺表面活性物質。已有研究表明術后使用鹽酸氨溴索對ALI有保護作用,而鹽酸氨溴索用于預防CPB后嬰幼兒肺損傷硏究較少,聶磊、劉騏等研究表明CPB術前靜脈應用小劑量鹽酸氨溴索可以通過減少氧自由基的產生,減輕CPB術后的肺再灌注損傷。但有關鹽酸氨溴索在CPB術前的最佳用量、應用時期和用藥途徑等問題還需進步的研究。
3.2 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可縮短帶機時間和ICU時間霧化吸入是臨床上較好的物理與化學治療相結合的祛痰消炎手段,具有簡單易行、安全性高、不良反應小等優點,現已作為大部分胸部手術患者的常規護理措施之一,它可以潤滑氣道,稀釋呼吸道分泌物,從而有利于痰液排出,可明顯減少術后胸部并發癥。靜脈輸注鹽酸氨溴索作用于全身,靶器官藥物濃度相對較低,且有可能出現全身過敏癥狀,而霧化吸入則通過高速氣流將鹽酸氨溴索激發為微?;蜢F粒,隨著患兒吸氣進入呼吸道深部,用量少,局部濃度高,既增加了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又恢復了氣道黏液保護層,隔離外界刺激。目前廣泛采用的霧化吸入液配制的藥物是慶大霉素,糜蛋白酶,因痰中的Ca24、Mg2及膿液中的酸性和厭氧環境而影響氨基糖甙類藥物的抗菌活性,故此類藥物用于霧化吸入的療效有一定局限性,而且局部應用抗生素易引起細菌耐藥性的產生。筆者的研究表明術前即開始應用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可以減輕CPB后呼吸力學不良改變,配合術后靜滴方式繼續應用鹽酸氨溴索霧化治療,更加有益于患兒術后氣道管理,有助于肺順應性恢復,氣道壓及肺阻力的下降,促進患兒自主呼吸功能恢復,縮短帶機時間及ICU治療時間。
3.3 護理方面需注意的問題①霧化吸入時,護理人員必須專人操作,霧化量適中,患兒可取半坐臥式,讓患兒斜靠在家長左臂彎處,家長右手持霧化面罩同時經口腔和鼻腔進行霧化吸入。②注意患兒口腔清潔,預防口腔感染。使用過的霧化器進行清水沖洗干凈后放置,再次使用前應用含氯消毒劑(有效濃度1000mg/L)浸泡30min,處理后的霧化吸入器經清洗后給患兒使用。③霧化吸入結束后嚴密觀察患兒呼吸癥狀與體征,及時給予拍背、吸痰等呼吸道護理措施,叮明顯改善患兒呼吸功能,減少術后胸部并發癥。④護理工作中需注意嚴格無菌操作,避免血液細菌感染,吸痰時操作要求正規并盡量輕柔,減少氣道損傷,以最大限度發揮鹽酸氨溴索的呼吸道保護作用。
針對需進行CPB的嬰幼兒,圍術期給予鹽酸氨溴索霧化,配合術后適量鹽酸氨溴索靜脈注射可明顯保護其呼吸功能,在嬰幼兒CPB術后呼吸功能保護方面值得推廣。
摘自《中國體外循環雜志》2014年09月15日第12卷第3期
金艷,趙堃,陳敏,鄭霄,崔勤(西安第四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臥床時間長,容易發生肺部感染、肺不張等并發癥,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費用增加,甚至增加患者病死率。有效預防和控制肺部并發癥尤為重要。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是常用化痰藥,還具有抗炎作用。本研究觀察了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肺功能的保護作用。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8年1~9月ICU確診為重型顱腦損傷患者50例,重型顱腦損傷診斷標準按外科學診斷標準{,并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齡(26.4±16.8)歲;GCS評分(8.1±0.3)分。對照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齡(30.1±14.8)歲;GCS評分(7.9士0.4)分,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經典的顱腦損傷洽療方案。治療組在經典治療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30mg+100mL生理鹽水靜脈注射,每日3次,連續7d。
1.3療效觀察在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采用GCS評分評價患者治療后的神志情況。肺部情況連續觀察7d,記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肺不張發生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發生率及肺損傷評分(LIS)。并記錄患者住ICU時間、總住院時間及28d死亡率。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病死率比較治療組住ICU時間總住院時間、28d病死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肺部病變發生率入組時兩組患者的肺部感染、肺不張及ARDS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自入組到觀察第7天的肺部并發癥發生情況(表2)。治療組的肺部感染、肺不張及ARDS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LIS比較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評分在治療前及治療第3天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第7天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肺部感染、肺不張是重型顱腦損傷后最常見的并發癥,其肺部感染屬于院內感染。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肺部感染及肺不張等并發癥常在發病1周以內,是病情加重、病程延長甚至住院費用增加的原因,治療不當也是患者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之如何減少肺部并發癥尤為重要。本研究觀察了常規劑量的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肺部保護作用,在經典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療程7d。結果提示應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的治療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張、ARDS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總住院時間和ICU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可減輕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LlS。說明鹽酸氨溴索注射液能提高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臨床療效。
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減少肺部并發癥的機制可能為: (1)刺激肺泡Ⅱ型細胞合成及分泌表面活性物質、降低肺泡表面張力及黏液的粘著力、改善氣道黏膜纖毛區及無纖毛區痰液的運輸; (2)可作用于氣道分泌細胞,調節黏液及漿液分泌率,使漿液分泌增加,從而使纖毛活動空間增加,纖毛擺動頻率及強度增加,運輸能力增強,痰液因而更易于排出;(3)可提高抗生素在支氣管分泌物中的濃度,更快殺滅細菌,從而縮短抗生素治療時間; (4)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炎性介質釋放,從而減輕肺損傷。目前也有研究提示大劑量使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對減輕炎癥反應、抗自由基損傷及促肺表面活性物質合成等方面有獨特優勢, 動物試驗表明,鹽酸氨溴索對急性肺損傷的保護作用可能與抑制氧化應激從而抑制細胞因子合成、減少 caspase-3的活化和抑制肺組織凋亡有關8,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是否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具有上述作用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肺損傷是體外循環(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CPB)術后的主要并發癥之一。幾乎所有CPB患者術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減退。鹽酸氨溴索是一種黏液溶解劑,大劑量鹽酸氨溴索具有促進肺表面活性物質(PS)合成、抗氧化損傷和抗炎癥反應等作用。本研究旨在觀察鹽酸氨溴索對先心病患兒CPB期間機體肺順應性、氣道阻力(R)、白細胞(WBC)及氣道峰壓(PIP)的影響,以期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0年10月于我院行房間隔缺損或室間隔缺損修補手術的患兒40例,術前均經查體抽血化驗X線胸片、心電圖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提取肺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項目編號2011211A065)脈壓數據)明確診斷,均無明顯肝腎功能損害和通氣功能障礙,心功能Ⅱ~Ⅲ級。隨機均分為鹽酸氨溴索(M)組和對照(C)組。2組患者年齡、體質量、CPB時間、肺動脈壓、主動脈阻斷時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所有入選患者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及患者家屬同意。
1.2 方法 2組患者術前30min肌內注射東茛菪堿0.01mgkg,氯胺酮肌內注射6mg/kg?;颊呷胧液蠼踊萜斩喙δ鼙O護儀,持續監測有創動脈壓、心電圖(ECG)、心率(HR)、血氧飽和度(SpO2),順次以咪嘩安定0.05-0.1mgkg、枸櫞酸芬太尼10μg/kg和維庫溴胺0.1-0.15mg/kg靜脈注射誘導,行氣管內插管,接 Drager Gs麻醉機以IPPV模式進行機械通氣,純氧吸入,維持呼氣末二氧化碳分壓[p(CO2)在32-40mmHg麻醉誘導后行右側頸內靜脈穿刺置管,連續監測中心靜脈壓(CVP)。以間斷吸入異氟醚,追加芬太尼、維庫溴胺和咪唑安定維持麻醉。M組于麻醉后切皮前勻速靜脈滴注鹽酸氨溴索4.5mg/kg溶于50mL平衡液中。C組用等容量平衡鹽溶液靜脈注射。使用STOCKERT-Ⅲ型人工心肺機,預充液用平衡液、膠體,加入適量庫存懸浮紅細胞,鼓泡式氧合器,采用淺低溫灌注,灌注流量為2.2-2.4L/(m2·min)。所有患者均采用正中開胸,如術中破胸膜者自動被剔除。常規行主動脈插管,及上下腔插管,肝素400U/kg在劈胸骨后主動脈插管前經頸內靜脈注入,主動脈阻斷后,經主動脈根部灌注晶體含鉀停跳液,維持心電圖等電位線,停機后按1:1以魚精蛋白中和肝素。
1.3 檢測指標 時點:麻醉后(T1)、給藥后10min(T2)、停體外循環后5min(T3)、入ICU后1h(T4)、入ICU后2h(T5)、拔管前(T6)。采集靜脈血液測定術前、術中、術后WBC;記錄主動脈阻斷時間、CPB時間。根據麻醉機及呼吸機記錄T1-T5時點的氣道峰壓(PIP),氣道平臺壓(Plat),T6時點為拔管前患者躁動期,不準確,予以剔除;T1、T4、T5、16時點的氣道阻力(R),T2、T3時點為已劈開胸骨,多為胸膜損傷,予以剔除T1T5時點的肺順應性(C1),取這2個時點作為恢復基本正常的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數據均數±標準差(x±s)表示。2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不同時間點比較采用重復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R、C1和WBC的測定結果比較2組R處理因素與時間效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2組在T5、T6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2組均在T時點達到最高值,以后呈下降趨勢。2組患者C在T1和T5時點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WBC組間、時間效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處理因素與時間效應間存在交互作用(P<0.01),且2組間術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2 各組患者氣道壓的變化2組PP和PLAT處理效應與時間效應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1);處理效應與時間效應存在交互作用(均P<0.01)。2組內各個時點值均呈上升趨勢,但M組低于C組上升的幅度,見表3
3 討論
肺的炎性反應是機體廣泛的炎性反應在肺臟局部的作用,它是一種非感染性的炎性反應。體外循環激活嚴重的氧化應激,產生大量氧自由基,同時引起大量WBC并聚集在肺組織,產生大量的炎性細胞因子,造成肺組織缺血-再灌注損傷。本硏究結果顯小,給藥后術中M組白細胞明顯低于C組。木硏究所選擇的呼吸參數,能夠維持較好的肺順應性及呼吸指數,盡可能減少呼吸參數對木研究結果的影響。原因為:(1)R受通氣/血流比值、肺彌散功能及通氣狀況的影響,是反映肺的通氣功能、氧交換是否正常的個簡單而實用的指標,R值的高低與肺功能呈負相關關系。本硏究中,CPB期間組患者R明顯增加,而M組則在T5,16點明顯低」刈照組,表明鹽酸氨溴索具有一定的肺保護作用;(2)本研究結果給藥后M組PIP和PLAT明顯低于C組;M組給藥后PIP術中沒有顯著升高,術后有所升高.考慮與關胸后、鹽酸氨溴索半哀期、肌松恢復等有關.(3)2組C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表明在短時間的體外循環時肺損傷還是在可控范闈。上述3個呼吸指標在術后均較術前有升高,提示肺功能受到體外循環的影響而出現下降;同時其術后隨時間搾移出現的逐漸下降趨勢也體現了機體的自身修復功能。
鹽酸氨溴索是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黏液溶解約,近來研究發現大劑量應用鹽酸氨溴索可促進肺泡Ⅱ型細胞合成分泌表面活性物質,清除氧自由基,減少炎性介質,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在CPB中使用般劑量的鹽酸氨溴索不具有肺保護作用,在小兒CPB過程中的肺保護作用呈劑量依賴性,一次使用450mg/kg的中等劑量可以起到這種作用。
因此結合本研究筆者認為其適合在CPB開始前即使用,從而發揮其對肺臟的保護作用。相關研究亦認為鹽酸氨溴索在手術前后的應用可以起到良好的肺保護作用.應成為心胸外科手術的常規用藥。
摘自《Tianjin Med》Nov 2011,Vol 39 No 11
譚杰 于湘友 張晶李倩倩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癥監護科(譚杰,于湘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北院心臟中心(譚杰,張晶,李倩倩)